-
保健品
-
产品中心
-
保健品
- 来源:金年会|2024-08-20 07:34:21
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,许多人寄望于食用“补脑”产品。高考这几天,网上各种号称可以“补脑”的保健食品热销,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。但市场监管部门提醒,我国法律法规允许声称的27种保健食品功能中,并没有“补脑”这一功能,市面上所见一些保健食品宣称可以“提高智力”“提高学习专注力”“提高考试成绩”等,均不可信,涉嫌虚假宣传。
事实上,早在多年前,医学界人士就注意到“补脑”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,并就此做过大量科普。比如,前些年曾有一款号称“能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”“补充大脑营养”“改善记忆力”的口服液风行一时。医学专家指出,这种口服液的宣传缺乏科学依据。现代医学界普遍认为,儿童脑发育所必需的主要营养素包括牛磺酸、脂肪酸、蛋白质、铁、锌、碘、硒、B族维生素等,基于此,大多数“补脑”保健食品就围绕“补充牛磺酸”做文章。不过,商家的文章常常“做”偏“做”过——牛磺酸确实对大脑的形成和发育有很大作用,但当人长到8岁左右时,大脑的细胞数量、形态、功能等都已接近成年人,不再需要大量牛磺酸,再补便没有什么意义了。从临床上看,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,对于接近成年人的考生来说,服用含有牛磺酸等成分的保健食品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或考试成绩。
打“补充脂肪酸”旗号的商家,也是一样的路数。人们在一些与脑有关的广告宣传中常听到的DHA,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脂肪酸。DHA在大脑皮层中含量最多,是婴儿脑部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。很多商家因此宣称自己的产品富含大量的DHA,并突出DHA的稀有性。但事实是,DHA通过正常食物摄入就可以满足机体需求,不需要额外补充。市面上比较多见的含DHA的产品以鱼油类为主。医学专家表示,鱼油中确实含有DHA等营养成分,但迄今为止,学界并没有直接的科学数据或流行病学调查,可以证明它对人的智力、记忆力有明显的提高或改善作用。相反,由于鱼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部分产品因深海重金属富集作用及受加工工艺影响导致残留较高,长期食用会对身体有害。
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孙娟娟表示,保健食品作为一种特殊食品,生产经营者具有一定的信息披露义务,即应当通过标识强制标注一些信息,这其中便包括针对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的规范要求。在这方面,我国的监管方式主要是目录制,即由主管部门确认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。相应地,在这一范围内,生产经营者根据其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及其功能进行规范标注。到目前为止,根据我国相关法规要求,保健食品的功能范围内并不涉及“补脑”这一功能。
对于消费者而言,一些产品标识或者广告披露信息的最大问题,是存在误导性,其表现为虚假陈述、隐瞒真实情况等。现实中有许多普通食品试图通过功能性宣传来吸引消费者,即便产品本身合法,这样的信息披露也有误导消费者的违法性——误导主要体现在名称误导、商标误导、价格误导、原料误导以及功能误导几个方面。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讲,这些误导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、选择权、公平交易权和安全保障权。
“补脑”保健食品市场存在乱象,原因并不难找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主要原因有3个:一是在逐利本性驱动下,商家社会责任迷失,缺乏对消费者的尊重,缺乏对法律的敬畏;二是消费者既受信息不对称影响,也有不理性、不成熟的消费心态,缺乏判断,容易被商家的宣传忽悠;三是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,市场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盲区,尤其是一些保健食品转移到网络平台,监管难度增大。
找到了原因,也就明白了市场监管的方向。治理包括“补脑”功能虚假宣传在内的保健食品市场乱象,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,通过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更严的惩处措施,改变保健食品领域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,让法律真正成为一把高悬在生产经营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政府职能部门也要严格监管,坚决杜绝执法缺位、错位、不到位的情况发生。只有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审查监管法规条例并加大执法力度,生产经营企业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意识,提供安全合格的产品,消费者不断增强消费理性和维权意识,敢于并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,保健食品行业才能健康发展。